经济管理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管新闻
首页» 经管新闻» 校企双向赋能深度融合 跨越课堂边界知行合一 ——《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前沿》移动课堂助力经管学院留学生走进百恒有机果园
 

校企双向赋能深度融合 跨越课堂边界知行合一 ——《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前沿》移动课堂助力经管学院留学生走进百恒有机果园

来源:   作者:董佳慧 李艳丽   发布日期:2025-04-14     浏览次数:

     

4月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全英文课程《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前沿》移动课堂在陕西百恒有机果园有限公司成功举办。课程组李桦教授、张晓妮教授、王雅楠副教授和邱璐副教授带领留学生走出传统课堂,深入企业一线,来自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蒙古等7个国家22名博士留学生在百恒有机果园开启了学术探索与实践体验的融合之旅。

校企携手,共筑育人新平台

活动伊始,张晓妮教授代表课程组介绍了本次移动课堂的目的。她指出,《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前沿》是一门立足全球化视野、聚焦产业变革的课程,教学团队始终以“管理创新驱动产业融合,国际视角赋能本土实践”为核心目标,课程设计不仅涵盖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创新管理等理论前沿,更强调将管理学原理嵌入农业现代化、产业链协同等真实场景。农业是文明的根基,更是管理学应用的鲜活实验室,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正通过“三产融合”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化、品牌化、价值链高端跃迁。百恒果园正是这一进程的缩影:它既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又通过品牌运营与市场拓展实现产业链增值,更以生态旅游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通过管理思维的持续创新助力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发展的典范,也为留学生理解“管理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证案例。课程组与企业达成共识,以《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前沿》课程为依托,共同打造移动课堂,为留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的宝贵机会,实现校企双向赋能。

1.jpg

走进百恒,探寻管理新奥秘

百恒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小铁带领留学生参观了猕猴桃果园,有机猕猴桃的生产环节涉及农学、园艺、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生命科学、果蔬储藏与保鲜、农林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只有充分运用管理学系统、协调、统筹的思维和方法,才能突破有机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难题。一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于途感慨道:“原来农业种植背后有这么多管理学问,这和我们课堂上学到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等知识都有紧密联系,这种实地参观让我对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jpg

随后,留学生参观了百恒公司文化馆,了解了世界猕猴桃产业发展史和有机农业发展史。猕猴桃原产于中国,最早记载于《诗·桧风·隰有苌楚》中的“隰有苌楚,猗傩其枝”,其中“苌楚”指的就是猕猴桃。只有将猕猴桃的基地建设、仓储加工、品牌打造进行有效整合,通过三产融合发展,才能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jpg

交流研讨,碰撞思维新火花

参观结束后,课程组老师、企业管理人员和留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开展了一场热烈的交流研讨活动。大家围绕“有机农业企业的管理创新与发展战略”这一主题,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留学生们积极分享学习心得,从不同国家和文化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建议。

4.jpg

最后,邱璐副教授总结到,这次和杨凌示范区龙头企业合作开展现场授课,既是一次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更是对杨凌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次学习。希望借此机会,能深入挖掘杨凌在农业产业管理方面的经验,学习龙头企业农业产业绿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向留学生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鼓励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交流结束后,留学生们品鉴了有机猕猴桃,纷纷对中国生产的优质猕猴桃翘起了大拇指。巴基斯坦留学生现场向王小铁赠送了民族特色礼品。

收获满满,开启学习新征程

此次移动课堂活动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留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走进百恒有机果园,他们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管理学知识,还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本次活动还吸引了农业科技报杨凌融媒体的记者,授课教师代表张晓妮教授、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于途、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席席侨涣、巴基斯坦留学生塔赫辛和孔刊等师生接受了记者采访。

此次移动课堂的成功举办,是《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前沿》课程组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创新,更是经济管理学院在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道路上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校企双向赋能,跨越了传统课堂的边界,为留学生们搭建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平台,开启了他们学习管理知识的新征程。未来学院将继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拓展移动课堂的覆盖范围和深度,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实际、了解行业的机会。